• 顏色轉換:
  • 字型大小:
  • A
  • A
  • A

李良汪:增加門診及鏡湖急診資助名額 制定資助人群醫療分流方案


發佈日期:2023/11/17
  • 分享至:

因應公營醫療服務需求快速增長,衛生局透過財政資助方式,協調非牟利醫療機構西醫門診和鏡湖醫院急診服務,為合資格人群提供每48小時1次的定額資助,並在2015年進一步擴大受資助人群至衛生護理證(俗稱“綠卡”)之公務員和其家屬、仁伯爵綜合醫院求診者處發出的免費證(俗稱“藍卡”)人士等,促進合理使用公營急診【註1】。

然而,本人近日接獲多名市民反映,指鏡湖醫院急診服務多類年度資助名額已使用完畢,同樣情況亦出現在非牟利醫療機構西醫門診服務,相關人士需全額自費,感到無奈及不便。事實上,有關情況早在疫情前已時有發生,不少非牟利醫療機構西醫門診年度資助名額在年底前已全部使用完畢,致使部分受資助人群,尤其65歲或以上、持社會工作局發出的援助金受益人認別卡等經濟狀況薄弱人士,選擇回到公營醫療機構接受免費醫療服務,增加公營醫療壓力。

必須指出的是,上述資助門診及急診服務的措施是為了分流公營急診醫療壓力,並讓市民獲得適時、適切、便捷的醫療服務。惟當局批給的年度資助名額未能滿足實際需求,造成相關人群回流至公營醫療就診,再次造成公營醫療輪候時間增長的惡性循環。

對此,當局應考慮以年中評估的方式,於每年年中對受資助醫療機構上半年使用名額的情況作評估,判斷是否需要在下半年批給更多名額;或可開放由醫療機構主動提出增補名額,年終時實報實銷。這既不會浪費公帑資源,亦可減輕年底時公營醫療的就醫壓力,又可縮短市民就醫時間,善用本澳衛生資源及發揮政府、非牟利與私營醫療機構三方並行的作用。

鏡湖急診.jpg

為此,本人提出質詢如下:

一、當局日後會否以年中評估或開放申請等方式,由局方檢視或按受資助方請求,適當增補資助名額,進一步分流病人,避免就診者過度集中於公營醫療機構?鏡湖醫院急診服務有別於一般西醫門診,會否考慮以不設限額形式資助合資格人群就醫,以有效紓緩公營急診的壓力?

二、因應本澳老齡化持續,而65歲或以上的長者亦屬醫療資助人群,可以預視相關就醫需求將隨之增加。當局有否對非牟利醫療機構西醫門診和鏡湖醫院急診服務的資助制度作全面檢視,並對未來的服務使用人次作預測,重新評估服務需求,以制定更有效的醫療分流方案,促進本澳醫療體系穩步發展?

三、上述資助西醫門診及急診服務推行多年,但年度資助名額在年底前使用完畢的情況於疫情前亦時有發生,當局是否了解有關情況及成因,以及有否就各類人群的使用情況、每年總資助金額作統計?

參考資料:

【註1】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衛生局擴大非牟利醫療機構門診和鏡湖醫院急診受資助人群 推出手機應用程式(Apps)實時了解各區就診輪候情況》,2015年1月30日,https://www.gov.mo/zh-hant/news/131497/。




 
瀏覽次數:123

訂閱會訊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