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顏色轉換:
  • 字型大小:
  • A
  • A
  • A

施家倫:擴大海洋經濟乘數效應


發佈日期:2024/01/06
  • 分享至:

為有效管理澳門85平方公里海域,特區政府現就《海洋功能區劃》、《海域規劃》及《海域使用法》進行公眾諮詢。澳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众建澳聯盟主席施家倫表示,早於2015年,中央為支持澳門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授權澳門管理 85平方公里的海域,以及2019年發佈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支持澳門科學編制實施海域中長期發展規劃,進一步發展海上旅遊、海洋科技、海洋生物等產業,為澳門適度多元發展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

而本澳作為濱海城市,在發展海洋經濟擁有一定的自然優勢和條件,加上政策、文化底蘊的支持下,都有利進一步深化“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經濟適度多元的内涵,推動本澳海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1704532722144784.jpg

澳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众建澳聯盟主席施家倫




是次諮詢文本中,圍繞澳門城市總體規劃及社會發展需要、海洋環境保育、海洋經濟發展、海上及軍事安全制定短、中長期目標框架,包括正在推進的防洪排澇工程、濱海優化工程、與珠海推出海上遊項目,以及未來將以運動賽事、海洋文化為切入點,進一步加强海域資源利用的乘數效應,與周邊城市加大聯動合作,相信將為本澳海洋經濟發展帶來嶄新的機遇和前景。

他指出,海域規劃期限為2021年至2040年,時間涵蓋接近20年,必須要動態觀察社會發展所需制定規劃細節,注重旅遊、大型基建發展與生態保育的有機結合,發揮政府在海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引導作用。他建議應全面激發澳門海洋經濟發展的動能和活力,充分發揮“一帶一路”當中的海上絲綢之路,以及中西文化匯聚的獨特窗口作用,以“旅遊+”為主導探索更多海上遊項目,加強與周邊城市實現海洋資源共用、集群發展,包括跨境海島遊、遊艇旅遊合作模式,加大“海洋-海島-海岸”旅遊立體開發,進一步豐富“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吸引力度,成為本澳文旅產業的新名片。




此外,本澳城市人均固體廢物多年來一直多於鄰近地區,加上路環建築廢料堆填區已接近飽和,對此,政府亦計劃於澳門85平方公里的海域範圍選址建設生態島,打造成為“城市綠肺”。施家倫强調,鑒於本澳固體廢物數量逐年上升,解決城市廢料處置問題刻不容緩,期望當局加快開展相關工作,制訂生態島項目工程整體規劃,並圍繞文本中提出的“融合環境保護、防災減災及科普教育功能”,與本年度施政報告提出的“推動碳達峰與碳中和的科普工作”相互結合,把生態島打造成本澳生態文明教育基地,推動更多居民參與到環保減碳的工作當中。                              

他又提及,海濱沿岸作為打造民生休閒娛樂的元素之一,近年當局亦善用海濱綠化空間,包括建設觀音像海濱休憩區、氹仔海濱休憩區,並正在推進澳門半島南岸海濱綠廊工程,期望當局持續優化本澳海岸線環境和休閒娛樂項目,關注不同年齡層居民的休閒娛樂需求,打造成集旅遊、康體、遊樂、教育的大型濱海休憩空間。




此外,污水和水浸依然是本澳經濟、社會民生發展有待根治的難題之一,應加快防洪排澇工程,包括目前正在進行的內港南雨水泵站箱涵渠及下水道工程,按時推進《澳門特別行政區防災減 災十年規劃(2019-2028年)》相關工作,並持續聯合相關部門開展針對性治理海岸污水問題,為居民和旅客切實打造宜居、宜業、宜行、宜遊、宜樂的城市。




 
瀏覽次數:414

訂閱會訊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