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顏色轉換:
  • 字型大小:
  • A
  • A
  • A

推全民醫療制度須達社會共識 (市民日報訊)


發佈日期:2014/01/18
  • 分享至:

19-1.jpg


【市民日報訊】就議員施家倫有關推行全民醫療保障制度的質詢,衛生局局長李展潤表示,由於醫療保險制度複雜,涉及的範圍廣泛,有必要先作出深入的研究分析及收集各界意見,待社會有共識再作決定。


  施家倫在書面質詢主要內容有:一、政府於2009年始推醫療補貼計劃,向每一位合資格的居民發放一定的醫療券,藉此補貼市民的醫療開支。有關措施實行以來有無瞭解市民使用的情況及評估其實際成效?內地透過嚴謹的審核機制評定一定資質的醫院和藥企為醫保卡合作單位,既保障醫療服務水平增強市民的信心,又便於市民自由選擇就診買藥。請問政府會否考慮建立全民醫療保障制度,將「金卡」轉變為「醫保卡」?會否考慮將醫療?納入「醫保卡」帳戶,逐步建立「小病個人帳戶支出,大病社會統籌」的醫療保障模式?


  二、隨着粵港澳3地融合,跨境生活的居民愈來愈多。政府有何規劃和措施滿足這部分市民的緊急醫療服務需求?政府是否會考慮與粵港地區的醫療保障系統進行銜接,透過「醫保卡」的跨境合作,滿足跨境生活市民醫療服務需求,給全澳市民更多的就醫選擇?2013年施政報告中提及將完善的送外診治服務,至今完善程度及執行情況又如何?


  三、2013年施政報告在「醫療系統長效機制」中強調會繼續健全制度建設。全民醫療保障制度作為世界範圍內最為通行的醫療長效機制,政府多年多次強調要進行深層次研究。請問,政府部門是否已經有委託何方機構開展相關研究?有無任何初步結論或情況分析?是否可以公開相關研究報告?


  醫療券與醫保卡運作完全不同


  李展潤在回覆中表示,在全民醫療保障方面,美國、香港等國家或地區一直研究有關的制度,但現時尚未有結果,反映存在相當大的困難。醫療保險制度只是眾多醫療保障計劃的其中一個考慮方案,主要是通過供款,讓市民自行選擇到公營或私營的醫療機構就診。但是,醫療保險制度相當複雜,涉及保障範圍、受保人的年齡和職業、如何避免過度使用醫療服務和確保該制度能長期有效地運作等問題,特別是供款比例,需考慮市民的承受力和意願,在社會未有共識前,有必要先作出深入的研究分析和收集各界意見。


  為加強市民的個人保健意識,他說,特區政府於2009年推出醫療補貼計劃。根據醫療券結算記錄,在2009年度至2012年度的醫療補貼計劃中,連續4年持續錄得八成半居民印券,使用率達九成。其中八成居民自用於個人保健或診治小病,使用情況理想。同時,醫療券亦設有移轉期限,可讓居民選擇移轉給有需要且符合規範的5類家屬使用。


  由於醫療補貼計劃規定參與者必須為非受特區政府財政資助的私人衛生單位,因此與「醫保卡」的運作概念完全不同。


  他說,現時粵港澳地區各有其醫療衛生系統和收費制度,如何銜接3地的醫療保障系統是一項涉及多個範疇的議題,包括法律、醫學文件互認及使用、費用結算等問題,對社會影響深遠,必須深入研究。衛生局將密切關注本澳的人口發展變化,優化提供服務的方式,以回應社會和市民所需。


  李展潤又表示,送外診治制度是對本澳醫療服務的一項補充,因衛生局缺乏技術或人力資源無法提供必需的衛生護理服務,經送外診治委員會審批,將符合條件的病人送往外地醫院接受治療,各委員均依法對個案進行專業審議,確保公帑合理運用,一直以來皆行之有效。




 
瀏覽次數:356

訂閱會訊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