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顏色轉換:
  • 字型大小:
  • A
  • A
  • A

宋碧琪:科學規劃休憩區建設 提升居民生活質素


發佈日期:2021/12/23
  • 分享至:

特區政府近期出台第二個“二五規劃”,以全面推進本澳各個方面的發展進程。在城市基礎設施方面,特區政府以“填空白,提質量”為綠化策略,不斷優化本澳休憩空間,並於明年展開海濱綠廊工程第二期規劃。在二五規劃亦提出,優化不少於十個綠化區域作為改善目標。並就合適地點創設室內社區活動空間,以提供多元化的市政設施,滿足不同年齡層的市民需求。

社區休憩區.jpg


現時,本澳有197個公園綠地,佔地近3平方公里,但由於大公園多分佈於氹仔路環,在人口密集的北區、青州等地則分佈較少,周邊居民想去公園都比較遠。在設計規劃上,無充分考慮未來社會發展需求。隨著社會發展變化,城市基礎設施多元,在面對土地利用已近飽滿,休憩設施分佈不均的情況。如何將有限空間作最大化利用,以擴大城市街道複合性功能,成為不同年齡層市民都可以利用的空間載體,更好呈現本澳城市的城市街道網絡,以為科學規劃休憩區發展,提升本澳生活素質。

老人下象棋.jpg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1.    本澳公共休憩區不少,政府過去“見縫插針”,在社區設施近80個休憩區,但多因建而建,無按照街道、公園等空間類型進行區域佈局。缺乏設計規劃,導致不少空間設施利用率低,開放空間不足等問題出現,難以最大化利用城市空間。本澳在發展公屋、舊區重建等規劃進程中,人口結構亦會發生變化,未來,隨著北區、青州、台山等地區多個公屋及私人住宅相繼落成,未來將會有更多人口入駐,對休憩設施的需求會不斷加大,政府在保“質”的同時,有否明晰的行動計劃及方案,以動態設置休憩區區域用地,合理運用城市空間,平衡社區居民需求?

2.    本澳地小人多,不少街區亦與商鋪相鄰,不少區域既是休憩空間,又是鋪位門口,再加上社會發展下,休憩區除復合性外,將有更多功能性需求。未來在塑造公共休憩空間的同時,當局會否考慮與周邊商戶合作,以充分調動社會共治力量,在美化街區的同時,亦能更好整合本澳休憩空間,在滿足周邊居民休閒之餘,給予休憩區更大的活動功能?

3.    政府過往雖在馬路、小巷裡面均設置有不少休憩區,隨著老齡化社會加快,長者數量增多,在退休後需要更多社區空間以滿足精神需求,不少長者日常喜歡下棋等休閒活動,但不少休憩區缺乏復合性功能,這些空間需要位置不大,本澳有不少天橋底位置以及細街角位、圍墻、台階等“閒置”區域。當局有否考慮對此類“閒置”位進行設置優化,以完善長者社區生活需求?




 
瀏覽次數:387

訂閱會訊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