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顏色轉換:
  • 字型大小:
  • A
  • A
  • A

宋碧琪:拓文創商業收益 避輕軌成公帑“黑洞”


發佈日期:2021/06/18
  • 分享至:

輕軌氹仔線運營至今已逾一年,根據輕軌股份有線公司營業年度報告顯示,去年共提供約6.4萬班次,實際支付車資乘客約為55.94萬人次,票務收入不足300萬元,日均乘客量僅二千人次,基本上多個班次處於空車運行狀態。雖當局有意控制成本,但細微的收入難以彌補年近9億元的運作成本,基本以公帑補貼才能確保輕軌正常營運,運營成效不盡如人意。特區政府曾表示,唯有等待石排灣線、橫琴線、媽閣線開通再看成效,然而輕軌線建設仍需時間,但輕軌每日營運,若長期零收入營運,會持續加大財政負擔,浪費社會資源,對公共財政造成壓力。

輕軌運行人少.jpg


現時不少一線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已透過拓展綜合業務,多元經濟形式帶動軌道發展。本澳地小人多,能用的土地極其有限,特區政府曾表示,輕軌運營後的主要收入來源為車費、廣告、紀念品出售,但本澳缺少巨大的客流資源,以及市場活動空間,輕軌作為未來城市發展的樞紐,難以從原有土地上突破單一的“線對線”傳統交通運營模式。當局應另闢蹊徑,不斷添加本澳資源,以擴大自身效益。並通過評估周邊功能,合理優化軌道輔業資源,以提高輕軌經營效益,保障城市軌道可持續發展。


輕軌運行人少-2.jpg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1.  公共交通已成為城市人不可或缺的“移動空間”。現時廣州、湖南等城市亦將文創活動放上地鐵、輕軌等公共交通上。本澳輕軌亦可成為一個大型的移動文創空間,利用科技、手工等項目,給予乘客多元體驗。例如在科學館岸邊展開的“大黃鴨遊澳門活動”計劃,同時吸引不少市民圍觀。當局有否考慮善用城市軌道交通無形資源,引入本澳文創或世界有名創作,打造主題車廂,推出聯名卡等主題周邊,以活化輕軌,提升輕軌效用?

2.  早前本人對相關問題提出質詢,但未獲政府回覆。從輕軌年度報告顯示,輕軌運營收不抵支,會成為本澳社會長期財政負擔,亦會加大輕軌不確定因素及風險。政府不能無視巨額虧損的長期存在,應想方設法降低輕軌的虧損。政府到底有否切實有效的規劃,以加大降低成本力度,提升經濟及社會效益,避免輕軌長期虧損,成為公帑“黑洞”?

3. 輕軌公司曾表示,已在去年第四季度展開適當地引入商業項目工作,以開拓非票務收入,並預計今年上半年可有收益入賬。今年第二季度將近結束,新引入的商業項目為輕軌提升的創收效益如何?拉動及帶動輕軌的整體效益作用如何?




 
瀏覽次數:395

訂閱會訊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