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顏色轉換:
  • 字型大小:
  • A
  • A
  • A

施家倫促藉大灣區機遇清晰多元產業發展方向


發佈日期:2017/12/29
  • 分享至:

澳門特區政府近年積極推動發展新興多元產業,提出眾多發展計劃,成效顯著,會展、文創、中醫藥等產業幾乎每年都能錄得幾十個百分比的增值。但是,由於土地資源的匱乏,有很多市民擔憂未來在全面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過程當中,本澳的多元產業可能會因為競爭力不足而難以佔有一席之地。

有意見指出,特區政府目前重點發展的幾項多元產業,受制於本澳土地的不足,在大灣區的城市群當中並不見得有特別的發展優勢,如果沒能在大灣區發展當中爭取讓相關產業的佈局能夠落戶澳門,在與其它城市比肩發展的情況,很可能會逐漸失去生存空間。

另外,也有意見認為,雖然目前當局積極透過區域合作建立產業園區來發展本地多元產業,但對於擴大本地稅源幫助始終不大。因為培育產業的目的是要為本地創造穩定及相當的收入,而目前本澳透過區域合作建立的合作項目很多都類似簡單的投資行為,只是投進一筆錢建設,而產業園並沒有為澳門帶來實實在在的稅收收入,並不能算是澳門本地的產業。          

多元產業關乎本澳的可持續發展,對於本澳能否長期保持繁榮穩定十分重要,因此當局有必要清晰多元產業的發展思路、策略及方向。

為此,本人提出如下質詢:

一、粵港澳三地政府在今年7月共同簽署了《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協議》當中僅明確本澳將在大灣區中擔當發展“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重任,但本澳現時重點發展的多元產業卻並沒有在灣區的產業發展佈局上得到認可與支持。當局究竟會為本澳在大灣區當中爭取到哪些既可錯位發展又具可持續發展性的多元產業佈局?

二、對於透過區域合作發展多元產業的項目方面,例如翠亨新區,當局會如何確保產業能夠為本地創造穩定及相當的產出及收入?“稅收共享”會否成為本澳未來區域合作的重點努力方向?



 
瀏覽次數:641

訂閱會訊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