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顏色轉換:
  • 字型大小:
  • A
  • A
  • A

陳明金倡加大回收行業發展促進環保循環利用


發佈日期:2017/04/03
  • 分享至:

根據環境保護局2016年10月所出版的【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15】顯示,每名澳門人每日平均製造的生活廢棄物大約為2.13公斤,遠比香港平均每人每日的1.35為高,而這些廢棄物當中,以木材、金屬、布料、紙張與塑膠這些可以循環再造的物質居多,政府亦為此設置了「三色桶」,鼓勵市民參與垃圾分類回收,但投放在回收箱內的廢棄物,如果沒有回收商回收,最後亦只能被運往空間十分有限的堆填區,這不但加重堆填區的負荷,同時亦浪費了原本可回收再造的資源,由此可見,要減少對堆填區的依賴,就不能低估廢品回收業所起到的作用。

據報章報道,本地回收業一五年平均每日回收約一千三百噸廢鐵、八百噸廢紙、逾百噸五金等,佔全澳整體約六成,經處理後出口澳門,並不會佔用焚化中心、堆填區空間,由此可見,該行業對澳門的環保貢獻著實不少。

然而,現時的廢物回收行業卻出現萎縮,近期更有報道指,不少廢品回收業者己相繼出現倒閉或處於“半停工”狀態,究其主因,乃是經營成本上升、廢品價格下跌、人手短缺以及缺乏政府支援所致。

澳門現時的廢料回收業者基本是以私人為主,且行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受制於市場因素,當可再造廢料有市場價值,回收業就有存在和發展的誘因,而當價格下跌以致無利可圖時,那麼行業必然會萎縮,但是,應該考慮到城市產生的廢料亦是一個公共問題,廢品回收業亦是一具公共性的環保產業,不能單靠自由市場的機制來解決,政府如果不作為而放任行業自生自滅,這是極不負任的做法,為此本人提出質詢如下:

  1. 人手短缺一直是澳門廢品回收業長期面對的問題,這是由於廢物回收和分類是厭惡性工作,難以聘請足夠的人手處理回收物料,對此政府有何具體措施幫助行業解決請人難的問題?

  2. 澳門回收業現時基本只從事廢品的回收、打紮與出口,經濟價值不高,這是因為行業只有廢品回收,沒有廢品再造,因此,行業如要繼續發展,就需形成真正意義的轉廢為能的環保產業,對此政府有何具體幫助措施?

廢品的回收需要市民的配合與支持,但經常發現的是,作為環保分類回收之用的三色桶充滿了廢紙張、廢塑膠及廢金屬以外的其他廢棄物,更有人當其係大型垃圾收集站,將一些大件的垃圾棄置在三色桶旁,如此一來,三色桶根本不能發揮其環保分類回收的作用,反而為城市增添了新的污點,這與政府當初設置三色桶的原意大相逕庭,有市民覺得不設好過設,對此政府有何具體解決措施,如何能提高市民環保意識?





 
瀏覽次數:685

訂閱會訊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