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顏色轉換:
  • 字型大小:
  • A
  • A
  • A

陳明金促做好垃圾科學分類處理


發佈日期:2017/01/17
  • 分享至:

澳門垃圾圍城,政府依然採取“鴕鳥政策”,面對焚化爐接近飽和,建築廢料堆填區廢料堆填超出安全高度,現在仍然以每年兩米的速度升高,政府除了預警遲早可能出事,有無其他作為可以為澳門居民解困?

澳門的環保政策一直主張“源頭減廢,垃圾分類”,除了口號式的宣傳,政府在指導居民進行垃圾分類、以及後期回收網絡的構建等方面工作存在不足,澳門每人每日產生平均城市生活廢棄物量約是北京、上海的一倍或以上,澳門的垃圾分類回收可以講是失敗的。垃圾分類看似小事,今年卻能夠與養老、住房、食品安全等一樣被列為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的主要關鍵字,可見有關工作在現今社會的重要性。

焚化爐日處理垃圾量接近飽和,堆填區爆煲,除了將垃圾一燒了之,擴建焚化中心提高處理能力,以及另外覓地堆放廢物垃圾之外,當局是否可透過垃圾分類,將廚餘、惰性建築廢料、電子垃圾、廢紙、塑膠、金屬類等進行分類,並做好後期回收再利用處理,從而真正在源頭上減輕焚化爐和堆填區的壓力。

為此,本人提出質詢如下:

1.      垃圾分類關乎千家萬戶,政府的功能應是構建便民可行的分類制度,以及搭建便利的回收網絡,鼓勵居民和政府一道做好垃圾分類工作。澳門居民每人每日創造的生活垃圾遠遠高於其他城市和地區,原因是否與未做好源頭減廢、垃圾分類回收有關?

2.      澳門的回收產業鏈相當單一,只有廢紙、塑膠、金屬類,由政府推動的減廢回收環保fun也只是定時定點回收,回收點不足、分佈不夠便利,成效有限。政府有無考慮擴大回收點的網絡,將民署設在各區且條件允許的設施作為長期回收點?同時,澳門廢物回收行業面臨萎縮,但又是不可或缺的行業,政府如何給予適當的支持,促進行業可持續健康的發展?

佔澳門生活垃圾總量三、四成的廚餘,政府雖然已經意識到廚餘與其他生活垃圾分開處理的重要性,也對商業、學校等推出“廚餘回收實驗計劃”,但是,有關計劃一年處理的量差不多是一日產生的量,成效九牛一毛,有好過冇。為何擴大推行廚餘回收計劃停滯不前?環保局有無檢討工作成效?



 
瀏覽次數:742

訂閱會訊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