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顏色轉換:
  • 字型大小:
  • A
  • A
  • A

施家倫:以居民為中心 建設幸福澳門


發佈日期:2024/11/18
  • 分享至:

立法會議員施家倫表示,幸福是人們對生活的美好追求,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根據聯合國世界幸福報告顯示,截至去年底,中國澳門在156個國家和地區中幸福指數排名第34位。僅從指數本身而言,這是較優的排名,大體上與澳門比較相符。事實上,幸福指數的含義遠不止幸福感,還包含民眾所擁有的外部生存環境和自身發展條件,即客觀福祉和主觀意識兩個維度,故而在外部觀感和內部體感上往往有一定的落差,比如,在多數內地人眼裡,澳門人屬於幸福感拉滿。應當看到,凡事難盡其美,對此只能作為一個參考值。





WeChat 截圖_20241118090442.jpg

立法會議員施家倫


澳門回歸25年,藉助“一國兩制”的巨大優勢,通過快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經濟成果,社會民生相應得到很大提升,各項數據的呈現十分亮麗,特別是人均GDP的排名更是耀眼。不過,數據是從客觀上反映經濟發展的成效和效率,幸福感則因主觀體驗有不同內涵,需要客觀看待兩者之間的相互關係。誠如習近平主席所指出:“發展是實現人民幸福的關鍵”。換一個說法,就是要通過高質量發展,從GDP增長中提升幸福含量。


幸福源自對各種需求的滿足感和獲得感,從這個本質追求出發,澳門在下一階段的新時期發展中應當錨定一個明確目標——打造“幸福澳門”。這代表匯集各項優質發展之大成。圍繞這個目標,基於過往打下的基礎和積累,確立以居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居民、發展靠居民、發展成果由居民共用的發展觀,由政府引領全澳居民凝心聚力,通過全面實現經濟多元化發展和“澳琴一體化”發展,澳門有條件建設成宜居、宜遊、宜業、宜商的幸福城市,讓全澳居民擁有更高的幸福感。



全澳交通一盤棋 構建大交通格局

基於空間局限和歷史所形成,澳門要打造出行便捷的生活環境,確實存在諸多挑戰,包括主城區路網狹窄交錯,難有拓展空間和改造餘地,以及車輛人流密集、巴士服務受制、交通治理薄弱等因素,不少方面長期成為堵點、難點。

對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必須依靠新發展來解決,要以改革思維,摒棄小修小補的一貫做法,確立大交通格局和發展理念,破立並舉、先立後破,一是加速軌道交通整體建設,儘快提升捷運交通的運營效率;二是立足長遠及濱海旅遊城市建設,以全局性大交通規劃建設澳門環島快速路,以外拓促內疏,緩解內部交通的閉塞;三是系統性優化路網,盡力打通道路死結,清除交通堵點、難點,利用地下及地面空間,構設重點路口的立體通行;四是推動綠色低碳交通理念,多措並舉提升交通服務和道路運行效率,增設步行輔助系統,創造條件引入共享出行,包括網約車、共享電動車及單車,提升交通設施資源的流通率。

澳門作為旅遊城市,空間小又富有特色,非常適合共享式自助出行,政府可以積極探索並嘗試創造條件,推廣綠色出行,在適宜的區域先行試點自助出行模式。具體措施可以參考荷蘭的經驗,以提升遊客體驗和城市交通效率,還能進一步提升澳門作為世界級旅遊目的地的形象和吸引力。



構建更為高效可持續的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體系是民生依托的重要基石,也是居民生活的安全網和社會運行的穩定器,完善保障體系可為居民生活奠定堅實基礎,直接關乎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因應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本澳的社會保障體系雖然已經得到了較大的調整和改善,但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尤其在醫療保障、養老保障領域、失業救濟、住房保障等方面存在明顯不足。

目前,本澳社保制度仍未盡完善,缺乏一個可持續閉環和可調節機制。新的社會保障體系雖然已經實施了一段時間,但其覆蓋面仍有待進一步擴大。在養老保障方面,公眾對於養老金水準表達了較多意見,普遍認為老年人領取到的金額不足以應對日益增長的生活成本;另外,醫療保險制度尚未完全建立,除老少人群外,多數人群無所依附。總體而言,本澳社保體系仍待完善,需要注入社會保險的社會再分配原則和責任分擔原則,從長遠上構建更高效可持續的運行機制。

 實際上,基於澳門的經濟發展,有條件透過持續改善和提升社會保障,為居民構建更加完善的生活保障。這不僅能夠有效提高民眾的生活幸福感,更是將發展成果高效轉化為社會福祉、優化社會分配結構的重要舉措。



營造優質生態環境推行綠色發展理念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澳門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從生態文明的角度理解,“環境就是民生,藍天也是幸福”,切實反映了居民對優美生態環境的迫切需要,體現著成果共享、造福民生的初心和使命。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積極舉措。表現在:加強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制定與實施,確保各項環保措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推進綠色基礎設施建設,如增加城市綠地面積、建設生態公園等,為市民提供更多休閒和健身的空間;同時,政府也注重培養市民的環保意識,通過開展各類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公眾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認識和參與度。這些措施的實施不僅有助於提升澳門的整體環境質量,也為居民創造了更加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

而高質量的生態環境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對於澳門這樣一個致力於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城市而言,基於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要求,營造優美的生態環境並推行綠色發展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僅能夠提升城市形象,還能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

為此,他認為全社會都應當樹立起主人翁意識,將生態文明理念轉化為自覺行動。政府和企業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通過大力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費方式,還需要通過實際行動來引領這種轉變。此外,每個市民也應該從自身做起,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節約用水用電等活動,共同為建設美麗澳門貢獻力量。最終有望真正形成人人崇尚生態文明、人人支持生態保護、人人參與建設美麗澳門的良好社會氛圍。



以人的發展為歸宿以精神文化為內核

社會發展以人的發展為歸宿,人的發展以精神文化為內核。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澳門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從單一的博彩業向多元化經濟結構轉型。這不僅有助於提升澳門的國際競爭力,也能滿足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基於“1+4”發展策略,希望通過發揮有為政府與高效市場的聯動作用,推動旅遊、會展、文化創意等多元化產業取得顯著進展,藉此激活澳門的經濟活力、增強經濟韌性,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渠道、更高的生活質量。


其次是科技發展。在數字化時代,科技創新無疑是推動城市發展的重要動力。對於澳門而言,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大力發展科技事業。引進和培養科技人才是首要任務,通過提供優厚的待遇、良好的工作環境以及廣闊的發展空間,吸引國內外頂尖的科技專家和學者來澳工作,同時加強與本地高校的合作,培育更多本土科技新星。此外,澳門還應積極推動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應用,提升澳門的整體競爭力。



其三是民生發展。改善社會民生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途徑,希望澳門能夠繼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水準,為居民創造更加優質的生活環境。比如:在醫療方面,可以加大投入,引進先進的醫療設備和技術,培養更多的醫療人才,以提高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同時,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讓居民能夠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醫療服務;在養老方面,可以進一步完善養老保險制度,提高養老金水準,確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此外,還可以推動養老服務業的發展,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為老年人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養老服務選擇。



其四文化發展。多元文化是澳門最寶貴的資產,也是賡續發展的根脈所在,為了進一步發揮這一獨特優勢,希望澳門能夠立足“一個基地”建設,通過做好文化這篇大文章,著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在文化事業方面,可以加大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加強歷史文化街區的修復與活化利用,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傳承澳門的歷史和文化。同時,還可以舉辦更多的文化活動,如藝術展覽、音樂會、戲劇演出等,豐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而在促進文化產業發展上,則需採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措施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鼓勵創新和創業,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企業和品牌。此外,還可以加強與大灣區及內地其他城市在該領域的合作交流,共同推動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瀏覽次數:78

訂閱會訊
回最頂